高德黄金爆仓案中权益受损的客户正谋求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身权益。
由于非法期货事涉多部门监管盲区,上述诉求面临无法援引法规条文的难题。业内人士冀望,“高德事件”可促进监管部门对非法期货予以法律法规层面的界定及监管。
9月2日,《财经》获悉,来自广东、天津、上海、四川、北京等地数十名客户正在咨询律师、收集证据,欲集体联名将北京高德黄金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高德黄金)诉诸法庭。
8月底,高德黄金自爆炒金“爆仓”,公司大股东、总裁张卫星公开承认,他在境内外黄金期货交易中损失惨重,已爆仓出局。同时,高德黄金400多名客户也因此被迫平仓,损失超过千万元
高德黄金一位广东客户告诉《财经》,8月中旬以后,国际金价出现企稳迹象。之前一些因做多而亏损的客户原本希望借金价上涨而减少先前的浮亏,但出乎意料,他和所有高德黄金的客户均接到要求平仓的通知。
“我们是被迫清仓,而且账号被取消了。”上述投资者介绍,高德黄金以国家要整顿金融市场、公司将被司法部门调查、客户资金有可能被冻结为由,要求客户在巨额浮亏情况下进行平仓。于是很多高德黄金的客户被强行平仓,使得账面浮亏变为实际损失。
“我们都清楚投资有风险,盈亏实属正常,但不能接受高德黄金背后操控交易及随意修改交易规则的事实。”上述客户表示,他们已自发联系到数十名高德黄金投资者,搜集了高德黄金采用技术手段操控交易系统等证据,希望通过司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韬告诉《财经》,此类非法期货交易处于监管及法律法规灰色地带,目前尚无可以适用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政策。双方法律关系的确立,仅可依据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签署的合同进行。
据悉,多数情况下,上述期货交易合同范本由期货公司方面提供。虽然根据《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当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解释。但在客户与公司对立过程中,为把握法律风险,公司事先会聘请律师,从合同的起草、撰写到最终签署,均作出有利于公司权益的保护性条款。相对而言,投资者一方可选择的余地较小。
法律界希望,类似高德黄金案件的频频暴发,可倒逼行业法规制度层面的推进,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协调,出台政策措施,清除法规死角。
【作者:范军利 来自财经]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