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报道 标准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知识产权的核心。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先有标准后有项目,再有相关商品的输出,已成为国际工程公司跑马圈地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标准正在奋起直追。“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向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推行中国标准规范的条件,”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副总经理张保中认为。
首先,中国已经具有了完备的、科学的规范标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验证了中国标准规范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张保中告诉记者,在非洲,中交集团承揽的许多工程项目都采用了中国标准。应用中国标准而修建的许多工程项目,因其优美的设计造型、优秀的施工质量、完善的使用功能、快捷的建设速度、合理的造价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经过三十多年风霜雪雨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仍然完好无损,在异国土地上验证了中国规范标准是信得过的标准规范。
其次,推广使用中国标准规范能够大大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引进中国的规范标准。
推广使用中国标准规范将不仅帮助我国设计企业更好、更快的走出去,使施工企业更好地把握国际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和质量控制,同时,实用、科学、易于施工、紧跟现代科技不断更新、使用费用合理的中国规范标准也将使应用国受益无穷。
最后,我国广大设计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将中国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适合当地的规范和标准。“由于欧美规范的影响以及政治作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简单地把中国规范标准翻译成外语并希望得到广泛采用的做法执行起来会有诸多困难。”张保中介绍说。
然而,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参考中国标准规范,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地质、人文地理,并以当地国家命名的标准规范则更容易被接受。通过这种间接使用中国标准规范,扩大其影响力,最后达到推广和应用的做法更加实际。
目前,“我们与肯尼亚、加纳、利比亚、刚果(布)等国主管部门就编纂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道路、桥梁标准规范进行过多次商谈并达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