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业务 “虚票据”占三四成 “钱放不出去,在总行对今年利润目标的压力下,我们现在确实比较发愁。”昨日,一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对 《每日经济新闻》抱怨道。
在季度考核压力下,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信贷冲动依旧,但在信贷需求低迷、新增项目有限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普遍面临放贷难题。
今年全年信贷新增目标为5万亿以上,1~2月新增贷款近2.7万亿,但至少目前不能以此判断3月信贷新增数据会有明显下降。“银行会想出很多变通方法来做大信贷,至少是数据。”一商业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老总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比如继续做大票据业务。”
突击信贷数据 票据立功
昨日,有市场人士评论认为,2月信贷主要在最后10天突击放贷,其中含有不少 “虚高成分”(虚票据)。数据显示,2月前20天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仅2500亿元,当时市场普遍预测当月新增贷款在7000亿~8000亿元。但最终结果之所以出人意料,主要因为当月最后10天,商业银行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即与客户协商要求提前用款,月底放贷然后在3月初归还,实现形式即为票据。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导致部分银行3月以来贷款余额相比2月末出现了负增长。”上述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表示,不过这种现象应该是一小部分,仅仅是为突击“数据”。
更为普遍的情况是,银行以100%押金要求为客户开票,然后企业持票去另一家商业银行贴现。相比1.3%左右的贴现利率,6个月期存款利率为1.98%,为企业创造了套利空间。
“这部分票据业务做起来,可能更多是出于数据方面的考虑。”上述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认为,银行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大部分为非全额押金的开票。而据他推测,这部分“虚票据”大约在银行整体票据业务占比为30%~40%。 【作者:陈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所使用图片及文章如无注明本站原创均为网上转载而来,本站刊载内容以共享和研究为目的,如对刊载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站站长。本站文章标有原创文章字样或者署名本站律师姓名者,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